
在收獲機遍布的當今世界,奧地利魔笛(MOTY)應該說還是比較獨特的,因為它的產品只能收獲南瓜籽(打瓜也是可以的),說實話,在見到它之前,我真的很難相信還有外國企業涉足此行業。
其實從原理上講,魔笛和咱們國內很多小企業加工的打瓜/葫蘆收獲機是一樣的,無非就是用一個大棘輪完成撿拾,然后喂入脫粒機,完成脫粒,雜質排出,籽粒收集,整個過程就此完成。
然而,很多事情就是不那么簡單,尤其是當人們越來越“懶”,對機器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的時候,人們對機器的自動化程度、可靠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,再簡單的機器都可以做的很精致。
魔笛的觸摸屏,可以通過觸摸屏查看和控制一些關鍵的參數,比如調整皮帶的松緊度,查看粉碎滾筒的工作狀態,以及設置提醒保養時間間隔等,以此來提高作業效率,減小駕駛人員的操作強度。
這就是魔笛的撿拾棘輪,看似簡單,但實際上還是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的,國產的棘針都是用鋼筋直接加工的,毫無技術含量而言,而且還生銹。但是看下人家魔笛的,不僅有防銹的鍍層,還特意設計了兩個倒錐形的臺階,以防止南瓜脫落。
這張圖片更能清楚地反映出魔笛棘輪上的棘針的情況,不僅結構比較特殊,在棘針的排列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。
這是魔笛的高配機型,全系裝配了丹弗斯液壓組件,所有傳動都是依靠液壓馬達進行,包括最后的雜質拋灑葉輪也是用液壓馬達驅動的。
魔笛的脫粒粉碎部分裝配了特殊的防石機構,當有石頭等比較硬的異物進入,凹板間隙會自動加大,而且有專門的通道將石頭等異物排出。這種設計在國產的機器上是見不到的。
魔笛南瓜籽收獲機自帶了大容量的籽粒箱,作業時不用拖拉機跟著,和國內的小型的也完全不一樣,國內的收獲機除了拖拉機駕駛員以外,至少還需要3-4個人為他服務。
能讓機器代替人做的事情,就盡量讓機器去干,魔笛裝配了斯凱孚的集中潤滑系統,所以保養就變得非常簡單了。而且它獨有的液壓平衡系統,能保持機器即便是在坡地上作業也毫無壓力,如履平地。
從這張照片上能看出,拖拉機的動力輸出軸帶動的是液壓泵,從液壓泵上通出了很多液壓油管,通向各個傳動部位的液壓馬達,而右側黑色的箱體就應該是魔笛的液壓油箱,這就是所謂的全液壓傳動。
尾部液壓驅動的切碎拋撒裝置,目的是為了切碎并均勻分布南瓜殼,從而達到早日腐爛的目的。
魔笛南瓜籽收獲機技術參數: